如何应对来自USPTO的政策性打压?

原标题:如何应对来自USPTO的政策性打压?

一、 USPTO的监管逻辑:一切以美国利益为导向

2017年,美国以“中国知识产权存在侵犯行为”为由,对中国启动301调查,拉开了最新一轮中美贸易摩擦序幕。美国预设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遏制我国高科技领域发展,以知识产权为借口单方面发起制裁,301调查相关措施原定于今年8月23日到期。近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表示,“对华发起301调查并加征关税的行动不会停止,且USTR会针对上述行动进行后续审查”。

过去30年,也是中美知识产权合作与纷争的30年,期间美国就知识产权问题一直在向中国施压。如今种种迹象显示,美国专利及商标局(以下简称USPTO)已逐步沦为中美博弈的工具。

9月6日,USPTO局长Kathi Vidal在官网发布了一篇名为“促进美国的海外利益”(Advancing U.S. interests abroad)的博客。

Kathi Vidal发布博客  来源:USPTO官网

文中提到,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 成员国大会上,USPTO加强了与日本专利局JPO和欧洲专利局EPO的沟通,和英国合作建立了美英知识产权工作组,与包括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在内的几位同行讨论了印度-太平洋经济繁荣框架(IPEF),Kathi还将前往东南亚继续这些努力。

Kathi Vidal博客内容  来源:USPTO官网

据悉,美国近年来一直在加码欧洲的专利布局,EPO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在欧洲获得27424件授权专利,中国只有6864件,是美国的1/4。2016年-2020年间,美国在欧洲获得专利的趋势也显著高于中国。可以预想,如果美国和欧洲继续加强合作,未来中国企业将会越来越被动,欧美或将进一步通过知识产权的武器打击中国企业,要么将其挤出海外市场,要么被迫缴纳高昂的专利许可费。

综合来看,美国一方面增强伙伴关系,加强对中国周边国家,以及IP5(中美欧日韩知识产权五局合作)除中国外国家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对积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国企业、机构进行严格审查以及批量制裁。

二、 监管锁定商标——中国已被列为重点观察对象

时间推到最近两年,2021年1月13日,USPTO官网发布题为《中国的商标和专利:非市场因素对申请趋势和知识产权系统的影响》的报告,把中国列为重点观察对象

该报告首先将来自中国的商标申请快速增长的原因归结为政府的资助,并认为中国夸大了自己的创新力和品牌创造力。报告**别提到,深圳允许申请人在符合条件的外国(包括美国)申请注册商标,可获得5000元人民币(约750美元)的补贴。而USPTO在2015年将其最低成本的全电子申请费降低至225美元后,在USPTO的申请费用大大低于补贴金额,此后商标申请激增,导致其审查速度从3个月变成了7个月,拿证书从8个月变成了一年多。

经查询,实际上,深圳市政府已于2019年修订了知识产权专项资金操作规程,资助费用已调整到1000元,并且同一申请人年度受资助件数不得超过3件,对制度进行了完善,但USPTO对这一政策调整视而不见。

来源: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

其次,该报告还认为,在来自中国的商标申请中存在很高比例的不诚信商标注册申请和欺诈性商标样本。USPTO官网显示,自2012年至今,已有500余家中国代理机构收到USPTO的《理由陈述令》,其中直接将某些行为定义为“欺诈”,但最后被证实并受到严重制裁的极少。

这些事件提醒我们,无论真相如何,在今后司法实践中,美国针对中国代理机构的执法力度必然会增加,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也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和考验。

从针对商标侵权的诉讼模式和赔偿金额便可窥见一二。比如中国跨境电商卖家会直接收到美国法院的传票,中国企业在美国平台账户上的资金直接被冻结、店铺被关掉,美国还能直接针对中国企业采取商标制裁措施……

据公开报道,中美多位律师表示,从已接触的涉及中国跨境电商案件来看,“存在大量不侵权的案例”,“一些原告提起了包括完全无辜的被告在内的诉讼”。大多数情况下,面对复杂的海外诉讼,卖家为了迅速解封账户,不会应诉,而是选择交一笔和解金了事。正是绝大多数卖家的这种“退一步、忍一下”,导致针对中国的知识产权围猎越来越猖獗。

早已有声音质疑美国某些平台的不少做法有失公平,过于简单粗暴,让中国企业和卖家十分被动,甚至遭受重大损失。业内人士担心,“美国对来自中国的商标申请仍戴有有色眼镜,未来或许还会出现更多被USPTO制裁的代理机构或企业。”

三、选择规模大业务成熟的代理机构:USPTO强监管下卖家抵御风险的最佳措施

过去数年,中国大量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收到USPTO发出的《理由陈述令》,如果涉事企业无法在限定时间内回复并得到USPTO采纳,将面临制裁。虽然事由各不相同,但据了解,绝大部分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最终都没有妥善处理。

不久前,深圳头部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卖家**”也收到了USPTO下发的《理由陈述令》,由于涉及商标数量非常多,引起行业广泛关注,一度引起卖家恐慌。

近日,笔者从该机构相关人士处知悉,其已经妥善处理此事,涉事商标的卖家在调研中也均表示没有受到此次事件影响。

该机构表示,收到《理由陈述令》后第一时间组建了以迈克尔·维纳 (Michael Wiener) 的律师为核心的专业律师团队。据了解,迈克尔·维纳 (Michael Wiener) 律师是维纳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Wiener IP Firm,LLC)的创始人,拥有乔治敦大学法律中心法学博士,也是美国最高法院律师协会和哥伦比亚特区律师协会中的一员,拥有超过17年商标和知识产权工作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迈克尔·维纳 (Michael Wiener) 还在USPTO担任了14年的商标审查律师,熟知美国专利商标局的运作方式。

该律师指出,USPTO主动撤销其所涉注册商标的可能性极低,其客户也大概率不会受到影响。在笔者看来,该机构在此次事件中结果向好的最主要原因,得益于其具备了大企业的抵御风险能力,合规化经营程度高,并能够快速聘请专业海外律师团队与USPTO建立专项沟通渠道。

在USPTO官网公示的信息中,2019-2020年间,在530余个被调查对象中,绝大部分都是中国的代理机构,其中深圳居首。2021年开始出现制裁令。不难看出,USPTO正在加大对中国商标代理机构的调查力度。在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笔者建议企业和卖家在海外商标布局过程中,尽量委托规模较大,业务成熟,具有正规资质的代理机构。

据中国海关总署9月7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前8个月,中美贸易额同比增长9.5%,达到5149.59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3971.51亿美元,增长12.2%,跨境电商出口占比也在不断增加。毋庸置疑,跨境电商已成为中国出口贸易一股核心力量。

在电商领域,中国也早已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如今中国又站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出海企业要思考的,是如何用知识产权保护自己,保护中国在全球的地位和利益。在这一点上,尤其需要专业成熟的知识产权机构,帮助更多企业用最稳妥的方式实现美国乃至全球的知识产权布局。监管升级、政策打压绝不是逼退中国企业出海的信号,而是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

(内容来源于跨境电商头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其他媒体或者他人投稿,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info@chuhaihao.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