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没有任何评价的新品如何获得用户青睐?

小伙伴问了我一个问题:我的新品没有任何评价,转化率很差怎么办?

其实我很想拒绝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的下一句是问我有没有靠谱的刷评论资源,被我严词拒绝之后他才问有没有什么合规的方式能够提升产品的转化率。实际上可能对于很多亚马逊卖家来说,新品如何破局始终是个难题,当然,现在几乎每一个卖家都会参与平台的评论计划,有效果吗,肯定的,但是我个人并不倾向于这么做。

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因为没有用户评论所以新品没有什么转化,这仿佛已经成了大家的固有印象,所以当大家去做销售的时候,特别急于获得产品评价,甚至是认为获得评价比获得订单更为重要,但是如果我告诉你,没有任何评价,一样可以吸引用户下单呢?

想要搞定用户,我们首先需要先弄清楚,用户到底在意的是什么。因为我一直强调做品牌,做内容,所以不少朋友会觉得我肯定会说用户在意的是品牌,实际上用户购买品牌的产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能够解决问题,消费风险较小。虽然我们销售产品的本质就是在帮助客户解决某些方面的问题,但是,不少朋友并没有让用户直观的感受到这一点,尤其是能够让用户快速地找到他想要的答案。

昨天我在跟朋友聊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跟改造产品本身相比,改进产品的文案,视觉明显效率更高,见效也更快。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以欺骗客户的方式来获取利益,而是你能够真正抓住用户在意的点,比如有些朋友在销售一款产品的过程中会去了解用户是如何评价其他同类的产品,得出的结论是用户想要质量更好的,包装更好的产品,但是我们的产品已经送进了亚马逊的仓库,如果直接舍弃这些库存,开发更好的产品,无疑会对我们的利润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对我们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先把货卖出,再逐步的解决问题。

如何先把货卖出,尤其是在产品存在一定问题,同时又没有什么用户评论的时候,我的答案就是从VOC中找答案,挖掘出用户抱怨的点,然后把别人的问题转化成自己的优势,同时要把这种优势尽可能的可视化。

说人话,很重要

虽然我也不想承认,但是我发现真实的跨境电商中,大部分的卖家,不擅长“说人话”,一个最现实的案例就是,不少小伙伴为了凸显产品的品质,特别喜欢去堆参数,不管是在标题,卖点还是描述,都把产品的具体参数尽可能地放大,但是做这件事儿之前,我们是不是先确认下:用户是不是真的能听懂你说的?用户是不是真正关心你说的?因为大多数卖家的产品文案几乎都是相互借鉴的,所以很多都存在千篇一律的堆参数,反而很少有人真正关心用户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有不少产品,用户关心的是如果出现问题,作为商家的你会采取哪些措施,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当用户发生问题的时候,你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去年的时候我曾经讲过一个案例,有个姑娘,做的跟我们是同一类产品,我们的产品被用户的负面评价给吞没了,她的解决方式是在产品的包装里加了一根针,你没听错,就是加了一根针,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她的产品转化率达到了惊人的36%,也就是说,每三个访客,至少有一个一定会成交。其实就是她关注到了,很多用户在购买竞品的时候,经常抱怨产品很难复位,虽然大家的主体商品都一样(来自于一个工厂),但是他外采了一根针,然后放置到了每个产品的包装里,用户可以使用它快速的完成产品的复位,然后,她靠着这款产品赚到很不错的收益。

给用户他想看到的答案。

把解决方案本身可视化是做电商的一个重要课题,不少朋友一直以来的习惯都是盯着同行,自认为消费者可能会想要看到什么,关注什么,尤其是当大家把销量好的产品链接奉若神明时,其实大概率就已经注定了你永远无法超越别人,我在跟朋友交流的时候曾经提过一个例子:公牛在排插领域多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有口皆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就没有其他商家的机会,因为公牛排插有一个巨大的缺点就是丑,现在的年轻人不仅在于产品质量,同时也注重产品的颜值和功能,于是雷军的小米公司倒腾出来了一个小米排插,兼顾功能的同时把产品的外观做的简洁大方,结果在市场上也占据了一席之地,你以为这就完了,后来市场上又多了一款便携的倍思排插,主打的点在于便携的同时多功能,同样市场反馈不错,支撑这些改进的,其实就是来自客户的抱怨,我们在做一款产品时,不仅仅要看同行怎么做,还要看看用户想要的是什么,之前的一个小伙伴销售一款易耗品,客户抱怨两三个月就不能用了,于是他只做了一个改进,更新了产品的质保政策,直接把产品的质保周期拉长到了两年,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会影响产品的复购,实际上,这样的改变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购买产品的用户暴增,整体的退货率反而是在变低,同时因为用户多了,增加了新的产品,新产品跟老品的关联性非常强,带来的结果就是整体的销量规模和利润均大幅攀升。

客户在没有对你的产品和品牌形成固定印象前,能够促成成交的未必真的是产品的评价,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能够看到的信息,如果你提供了别人无法提供或者暂时还没有提供的信息,这种信息恰恰又是用户非常关心的,你大可放心,一定会有用户愿意为此买单的。

扩大用户的接触面


 

有小伙伴问过我:我也很想搞营销,但是我的产品不具备任何的特殊性,担心营销的效果不好,反而花了冤枉钱。老实说,以前我也这么认为,但是后边发现不仅仅是亚马逊,油管上,TK上,ins上大量存在那些“普通的”产品,并且同样能够获得不错的市场反馈,因为不是每一个用户都对产品有极高的要求,作为卖家的我们有两个重要的职责:提高产品被发现的可能,让潜在客户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到我们的产品。目前用的效果还可以的策略就是一方面找到合适的跟我们目标用户重叠的网红和媒体,由他们发声来为产品背书,另一方面则是拿到这类内容的商业授权,通过广告的方式来进一步扩大产品信息的传播。试想,如果你正在平台找自己想要的产品,结果刷到了自己熟悉和信任的网红正在推荐某款商品,你购买的几率会是什么样的?

当大家在抱怨营销的效果不理想时,其实更应该考虑的是你是如何利用这些营销素材的,你的素材使用率怎么样,如果相同的一份素材你只使用了一次,并且还是短暂使用,肯定是不划算的,如果素材能够在不同渠道,不同场景下重复使用,我们就能够获得很好的回报,有的朋友,产品的视频拍的很高大上,结果既没有戳中用户的痛点,又没有用户信赖的人或者机构,媒体背书,时间一长,就不舍得拿它打广告了,最终带来的后果就是抱怨营销无用。

说在最后,新品上架并不只有搞评价一条路,当然也不止上边说的这些,老用户的积累效应,品牌的助推,用户的消费习惯和行为其实都是我们可以抓的点,只要脑洞足够大,不怕推广没办法。

来源:跨境电商长期主义 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其他媒体或者他人投稿,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info@chuhaihao.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